长寿,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。长期以来,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其中之奥秘。美国加州大学病理学教授渥荷博士提出的“限食长寿”理论,引起了各国医学界的关注。
其实,对于限食与益寿的关系,祖国医学早在1700年前就有了一定的认识。西晋张华在《博士志》中就有“所食愈少,心愈开,年愈益;所食愈多,心愈塞,年愈损”的记载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美国一些科学家相继发现,适当减少食量的动物生命力特别旺盛。最近,瑞士的研究人员用减少热量摄入等特殊措施,也使老鼠、苍蝇的寿命延长了1.2倍。美国国立老年研究所的查理·巴劳斯博士用大白鼠实验还证明,从16月龄大(相当于人类45岁)开始,把大白鼠的食物摄入量减少一半,结果可使白鼠的寿命延长1/3,据此,人们推论从中年时期开始限量进食,可能使人的寿命延长。
目前,一些研究者对限食使人长寿的科学道理的解释是:限食长寿与“活性氧损伤理论”有相同的含义。“活性氧损伤理论”认为,生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氧,约有2%被黄素酶或其他氧化酶所催化,分别形成过氧化离子或超氧化离子。这些离子能在细胞中进一步形成活性化合物如脂过氧自由基,羟自由基等。活性氧就是这些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总称。这种活性氧超过一定浓度,就会损伤生物大会子及细胞,例如蛋白质、酶、胶原蛋白、大脑中的神经递质、核酸以及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肪酸等。因此,有研究者指出,氧化损伤是共同的操作,DNA、蛋白质及脂类都冒着氧化损伤的危险。活性氧在人体皮肤及各种脏器的细胞内形成老龄斑,使皮肤粗糙,失去光泽和弹性。
因此,有的科学家认为:衰老的进程是细胞组织中不断进行着自由基的总和。只有生物内的活性氧不断产生又不断被清除时,才能保证有利无害的平衡。若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失去平衡,就会导致细胞损伤,引起疾病,衰老,甚至死亡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所谓延年益寿的过程,也就是不断清除体内有害活性氧的过程。维持这种平衡,依赖于体内能清除活性氧的酶及有关的酶系统,其中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是最重要的抗氧化酶,因为这些酶能将活性氧转化为无害的氧。
抗氧化酶的产生是由抗氧化酶基因主控的,限制热量的摄入,可以增强某种保护抗氧化酶基的活力,从而保持肌体抗氧化酶的含量,维持体内活性氧的平衡。
瑞士的研究人员证实,在老年人身上,作为能量供应的遗传物质已发生了变化,在这种情况下,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大,器官组织的工作量就越大,产生的活性氧就越多,老化进程也就越快,就里所说的限食并非是使人处于饥饿状态,其内涵应为:一是不能过饱,更不能暴食,每餐吃八成饱即可;二是在食谱中,要减少动物脂肪和糖的摄入量。